2017年3月30日上午7点半,我公司缅甸语翻译老师从昆明飞往宁波市,协助宁波海关缉私局提审缅甸籍犯罪嫌疑人,涉外司法口译是我们比较擅长的服务领域,为了保障外国人的合法权益,国家相关部门都为当事人聘请资深翻译老师,为其提供口译和笔译服务。近年来,沿海地区发生多起犯罪手法一样的走私案件,严重损害我国正常经济运行,其共同点是利用网络人才招聘渠道,聘请国外有资质的海员到达出发港口,名义上负责开船,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被借助其资质,但不得参与真正走上活动的旁观者。可笑的是,即使他们知道自己掉坑里了,也没办法,总不能跳海喂鱼自杀吧。后面的剧情大家都知道了,如果经审查确实确实是不知情参与其中的,中国政府会公正依法办案,这是我们所坚持的民主和人权。
涉外司法翻译有多重要?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说?。。。。。。
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,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涉外案件数量显著上升。作为保证司法公正和保障当事人权益的重要途径,法庭口译已成为涉外案件庭审的重要组成部分,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和关注。在法庭口译过程中,法庭口译员毫无疑问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----对所有庭审参与人起到沟通上的桥梁作用和言语上过滤作用。
本文主要围绕法庭译员的角色定位问题进行阐述:传统观点将法庭译员看作语言上的“传声筒”,其作用仅限于机械地传输信息,即将源语中的信息逐字地翻译成目的语,包括停顿、犹豫、重复、语调等。这种观点认为“传声筒”式的翻译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信息的完整和准确,并能够将译员的影响减少到最小,从而保证法庭最终判决的公正性。对于此,笔者对传统观点提出质疑,并通过列举此种观点的局限性并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,说明了“传声筒”式的翻译者并不是法庭口译员的理想角色。为了寻求一个更适合于法庭译员的角色定位,笔者提出译员应该在法庭上扮演“沟通的促进者”的角色,并通过分析法庭译员的实际工作情况,包括工作地点、沟通模式和产生影响等方面,证实法庭译员作为“沟通的促进者”的合理性和重要性。其次,从语言处理方法的角度上,通过运用大量实例和语料,详细阐述了译员作为“沟通的促进者”在庭审翻译过程中的方法和策略,如信息增添、信息缺失、保持语域等;另外,对于法庭译员的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,与译员角色有着紧密的联系,并起到对其角色定位的补充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