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路探索
外来的翻译好念经?
中外翻译专家相结合
文学翻译才能跑得快
除了陈安娜之外,莫言还有另一位美国翻译家葛浩文,两位外国翻译家的成绩很容易让人想到文学翻译的另一种模式——由外国译者来翻译中国的文学作品。那么,是请外援还是靠自己?陕西文学翻译又将走哪条路呢?
在《青木川》英文版的翻译过程中,省翻协走的是一条“中外结合”的路。陕西的3位年轻译者先分头翻译,然后由省翻协特意邀请的美国著名作家杰瑞·比萨奇统一审稿,最后再协商修改并完成定稿。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的效果很不错。“我们的译者可以把本土的风土人情翻译得更贴切,而杰瑞·比萨奇则更了解美国读者的心理和习惯,虽然翻译过程中互相沟通、商量的工作量很大,但是译本的质量很高。”省翻协常务副主席、省文学翻译委员会副主任马珂介绍说。
省文学翻译委员会主任雷涛也对这种“中外结合”的模式给予了肯定,认为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。“我们的作品要符合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,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,但是也不能破坏原作者的风格。我认为以外国汉学家、翻译家为主,再吸纳本土翻译家的意见,这样效果会更好。”我省资深翻译家安危也表示,“中国和外国两个轮子一起转,文学翻译才能跑得快。”